查看原文
其他

那盏未熄灭的煤油灯

安徽司法 安徽司法 2023-10-02

那盏未熄灭的煤油灯

汪国彪

东至县司法局

许多往事都没有在我脑海留存,忘了,消失了。那盏徽式煤油灯以及举着它的奶奶,却让我魂牵梦萦了四十多年,时不时地原汁原味地浮现在眼前。在那些个难忘的夜晚,它就是太阳,也就是月亮,成为一种光明的语言,一种动力的符号。它把灰烬撒给黑夜,留给我的是温暖、辽阔,还有崇高。当年我忙于求学,实在无暇顾及它,甚至都没有多看它一眼。只是后来奶奶已经走了多年,大哥家翻盖新房子,不经意中那盏煤油灯成为我的注意,我才细细地把它观赏,品味它的精美、它的独特、它的故事。遗憾的是,现在想起却已无从找寻。

那盏煤油灯有半尺高左右,椅子形四脚竹架做成。灯架上端顶着灯碗,生铁制品。下端托着四柱脚的灯座。灯碗略像一只收敛起翅膀的小鸟,灯碗里有灯芯,灯座则似一只爬行的乌龟。徽州人管这灯叫竹节高脚灯盏。灯焰是从小鸟那长长的尖嘴里吐出,灿灿光华,仿佛小鸟在唱着一支悠扬圆润的古徽州歌谣。

我听得懂,那歌谣是奶奶发自她灵魂又抵达我灵魂的真情之歌。

十三岁上中学星期五回家的那天夜晚,刚入冬不久,风雪交加,道路难行。我们几个个子小的被大个同学丢在了后面。迎着似乎能把冰河卷走的风雪,孤独无助地我们艰难行进在家乡的小路上。山野俱黑,至今留给我无法抹掉的印象:那是一个永远不会有月亮和星星的夜。到处一片死寂,醒着的只有可怕的山野的气息,雪花乱舞狂风嚎叫,我们几个行走的十分缓慢。忽然,一盏有风罩油灯的灯光捅破夜幕,那是从一间草棚里发出的光华,光华下摇晃着钻出一只举灯的粗壮大手。一位老人站在草棚……家乡冬藏山芋的棚屋边背风的路中央,伸开的双臂像两只翅膀忽闪着拦住了我的路。我看到灯光打在她皱纹沉厚的脸上,满脸散发着若隐若现的光芒。本能地感觉出,这是我的奶奶在这寒冬的夜里来迎我。 

奶奶……我的奶奶行动稍有迟缓,定了定眼神拉起我的手拥着我走向回家的路。一路上她用打着冷擅的话语提醒我,在这个不安静的雪夜,广袤的大地上许多小石桥都被雪掩埋了,她要我们小心翼翼地过河沟。奶奶一再叮嘱,千万不要掉进冰河里,那样可就遭大罪了。她惟恐我听不懂她的话,又重复地说了几次。飞雪飘摇的夜晚,出现一盏煤油灯使我倍觉温暖又有些遥远,奶奶的话句句熟悉又有点陌生。

当年我刚上初一,学校在张溪镇远离家里有八华里,小小年纪一遇雨雪天着实让家人耽心。父母亲儿女多,又忙于农活,奶奶最疼我,这些就自然而然的落在奶奶肩上。那晚的几个的同学都感激我的奶奶,奶奶举灯的行为无疑缩短了我们年龄和代沟的距离,同学们后来一直喜欢到我家里来玩,只有我知道这有奶奶为人的因素。那年头没有电,学习、生活都离不开煤油灯,就连晚上上厕所奶奶都举灯陪着孙子。煤油灯在奶奶手中甜甜地燃亮着,虽然微弱却很惹人上眼。那是经历过春雨绽放的一朵小花,那是经历过冬雪长成的一棵小树。奶奶非常看重那盏跟随她大半生的煤油灯,说走夜路用得着。挂在家里她非常爱惜,常常放学后都叫我和弟弟去水泥厂供销社打点煤油,回来后必看到她蹲在屋槛边擦拭煤油灯,然后再添上煤油。

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,有电了,改革开放了,奶奶晚年也赶上了用电的好年头。奶奶却一直没有舍弃那盏煤油灯。也一直将它挂在她的房间里,说法有二:一是它是功臣,二则它是念想。现在想来的确也是,自那次在大哥家偶然一见后,我总是有这样的感觉,它没有熄灭,永远不会熄灭。那灿灿纯正的光焰温暖如春地点燃在我的心里。看见它,我就看见向前奋进的希望,就仿佛听见雄鸡呼唤黎明的声音,我就看到了太阳离我们越来越近。

那个雪夜的记忆,不只是我,长大成人后的那几个同学在我面前都不止一次的提起过,多亏了奶奶的提醒和煤油灯在身,我们顺利地渡过了路上积着厚雪的条条河沟。虽然奶奶已经走了二十七年了,但一想起燃亮在茫茫雪夜里的灯光,我深切地感受到那温柔的光束里融汇着奶奶的深情。

那盏未熄灭的煤油灯,透过它的光焰能收割到一段难忘的历史。这灯下依旧是漫漫长路,仿佛我的奶奶依旧举着灯站在风雪弥漫的路口……


原创征集


即日起,“安徽司法”推出特别策划【夜读】,原创文艺作品均可参与……


我们一直都在等

一颗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的心

一双善于观察 发现美好的眼

一支妙笔生辉 画龙点睛的笔

一篇行云流水 拍案叫绝的文


或许您是一位笔走龙蛇、力透纸背的60后

或许您是一位走南闯北、爱好摄影的70后

或许您是一位热爱写作、衔华佩实的80后

或许您是一位个性鲜明、打破常规的90后

或许您是一位桀骜大胆,勇于创新的00后


我们将在这里,为心怀星辰大海的您提供一个原创作品展示的平台

我们将在这里感受您最真的思想和最美的心灵

我们一直期待着您的加入 ……

作品要求:

  1. 原创作品,内容健康;

  2. 体裁、形式不限,散文、诗歌、摄影、绘画、朗诵、视频等均可。

投稿方式:

  1. 邮箱:sft7000@163.com,投稿按“姓名+作品”的方式命名;

  2. 邮件中请注明姓名、单位、作品主题内容及联系电话,作品以邮件附件的形式上传。


策 划

安徽省法治宣传和研究中心


推荐阅读

那一群忽高忽低的树

又见栀子花开

摄影作品欣赏|用镜头唤起诗意



编辑:方航

校对:阳阳

审核:徐春节

安徽省司法厅出品
投稿专用邮箱sft7000@163.com


看完记得点个“赞”“在看”哦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